看到这块匾额时,西递我不禁叹服。古村原来这块“观澜”的落匾澜匾额是重修后立的,之前立在何处,额说今天已经不得而知。辞观
何为“观澜”?西递在西递这样的古村落,作些猜想。古村当与主人的落匾澜心思相关联,毕竟生活在这样的额说村落里,外出经商的辞观人与读书外出成就功名的,都是西递很正常的。他们的古村人生志向,最大的落匾澜要求就是要摆脱贫困,寻得富贵。额说
古老的辞观徽州,地理的偏僻,山多田少,赖以生存的基础不浓厚。经商改变温饱,使得后来人有了经济基础,转而培养子孙后代读书考取功名。
成就一番事业,态度很重要。警示教育,在西递的村落里,私塾普及,拥有文化的人也是不少。如何培养后代成才,花费心思是理所当然的。这匾额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。
查阅资料,“观澜”的出处大多指的是山东济南趵突泉旁边的“观澜”,是由明代张钦书写。取名为“观澜”,是因为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济水》中记泺水条:“(泺)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,泉源上奋,水涌若轮。”
《孟子·尽心上》上说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。故观于海者难为水,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。观水有术,必观其澜。”朱熹注:“观水之澜,则知其源之有本矣。”
观看过大海的人,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;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,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。观看水有一定的方法,一定要观看它壮阔的波澜。
趵突泉既是泺水之源,因而也就观澜而知源了。可以猜想,鼓励家中的子弟,或者激励看到这匾额的人,一定要有寻根究源的决心,刻意进取,不可半途而废。
刘勰在《文心雕龙》里说的:“振叶以寻根,观澜而索源。”就是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,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。这样就是符合徽州的商人在寻求发达道路上,要下定的决心。以“商”促“贾”,必先读书,这是经商道路上坎坷经历得出的教训。
如此再进一步深究,毕竟儒家影响着中国社会千年。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,对徽州商人的影响是巨大的。细思量,自难忘。二字迎合,却是有着如此深奥的内涵,不禁要点赞。
徽州的商人卓有远见,不为微薄蝇利,而伤身;倡导和气生财,结交天下有才之士;乐善好施,赢得天下美名,进退自如;财不外露,富不压人,左右逢源。做任何事,都要树立远大志向,坚持不懈,孜孜以求,方可成就一番事业。(吴卫华)